城市命脉:山东十七地市名字的由来(一)
来源: | 作者:hke8e5f5 | 发布时间: 2018-05-10 | 2697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一片土地的样貌产生、名称由来都是循着历史的轨迹缓缓蔓延,时代变迁中历史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触,因为落地生根的坚韧漫流至今,同时令每一个形象各色的城市名称变为齐鲁大地最美的烙印。

城市命脉:山东十七地市名字的由来(一)

        万物生而有其根,因此枝繁叶茂、流传万世。

    每一片土地的样貌产生、名称由来都是循着历史的轨迹缓缓蔓延,时代变迁中历史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触,因为落地生根的坚韧漫流至今,同时令每一个形象各色的城市名称变为齐鲁大地最美的烙印。山东自古以来便是经济文化大省,自战国时期出现的名称“山东”二字历经风云莫测、岁月变迁的打磨一路而来坚定的传承着。一座座城市经过历史风沙的洗礼,冲破沧海桑田的磨砺,存留下来的容颜也许满目疮痍、荣光不在但却风骨犹存,足以令现代人遥想当年城市的英姿勃发之风,山东如是。落叶无论飘得多远都会记得魂归何处,那些尘封在遥远历史中的踪迹已然是心安之所,回不去的过去让我们站在繁花似锦的齐鲁大地倾听17个名字内心深处的故事。

    一方水土寄存着一份感情,一个名字承载着挥之不去的烙印。山东这个名称,跨越过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缓步稳健而来,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山东区域得以扩大,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而专指山东的齐鲁之地则出现在唐代末年。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了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一代代的精神延续为一个城市正名,从籍籍无名到文脉蔚然,山东这个普通却伟大的名字承载了先辈们无限智慧的踪迹,千秋万代缓缓渗透于今,并且继续百舸争流于后世。寻根历史发现齐鲁之地17座城市的名字组成的是山东的灵魂,它们的历史故事无一不诉说着其存在的意义。

“泉城”—— 济南

    历史悠久的济南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号:泉城,这源自于遥远的古代,济南地方众泉竞涌,胡泊密布,南依群山,北临济水优越的地理位置。泉城济南素以泉水众多、风景秀丽而闻名天下,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济南有七十二泉,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等二十多处泉,组成趵突泉群,泉水清冽甘美。水温四季恒定在十八摄氏度左右,水质洁净,清冽甘美,三座泉眼浪花飞溅,“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一。丝丝泉水温暖、流畅为古城济南增添了无限情怀与魅力。

“岛城”——青岛

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面积仅0.012平方公里,海拔17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1华里多。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树木繁多,四季常青,故名青岛。而关于青岛名称由来的时间,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籍来看,明朝中叶已有青岛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载有“青岛”一名,从此一路传承下来。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即青岛设防,是为青岛建制开始;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并开始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形态初具雏型;1899年德皇将胶澳租借地的新区命名为青岛;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齐国古都”——淄博

    淄博是齐国古都,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国古都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传至六世胡公静,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临淄水,故更名临淄。此后,临淄为齐都城。齐国是中国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在齐国国君齐桓公及相国管仲的治理下短短几十年,齐国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淄博市的临淄区作为齐国的都城长达638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城市。

   作为著名的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市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先后发掘出的齐故城遗址、殉马坑、车马坑等著名的文物古迹,充分展现出齐国昔日的强盛。发展、改革、开放是齐文化的精髓。淄博人民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齐国发展经济、倡导开放、富民强国的传统,成为今天淄博市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情义之地”——枣庄

    传闻因多枣树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1918年建镇,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区,1958年9月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改为地级市。

    关于枣庄来历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朝光宗年间,山西有个叫梁天玉的清官,不舍民间闹灾荒而下令减免税务公粮,威胁了某些官员的利益,遭到奸臣的迫害,就上奏折于皇上,告其有谋反意图,昏君光宗朱常洛听信谗言遂下令力斩梁家满门。俗话说,自古忠良不绝后,梁夫人和儿子梁小被好心官兵偷偷释放,母子俩饥寒交迫,风餐露宿,漂泊到了山东地界,即后来的枣庄。

    寒冬腊月的一天,梁小上山采药时救了一条会说话的小蛇,便把它带回家养起来了。说来也怪,自从蛇进家门以后,梁小母子俩山上采药、打柴摘野果,每次都很有收获。就这样过了半年多,一次,梁小进城回来告诉母亲街上有招贤榜,写着皇上得重病,需要三片龙鳞治病,谁要是能献上龙鳞三片,高官尽做,骏马尽骑。孩儿一不想做官,二也不想发财,只愁没有时机为父亲报仇,所以才烦恼。小蛇听后便说自己可以奉献三片龙鳞,原来,蛇本来是龙王之子小青龙,半年前贪玩不慎从山上掉下,眼看冻僵难以活命,却被梁小从山上掉下来压着暖和身体救活。通过聊天,小青龙知道了梁父一家被奸臣所害之事,非常气恼,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条小青龙,梁小拿刀刮了三片龙鳞就进京献宝去了。皇上的病治好了,给了梁小无数金银财宝,还封官纳府,梁小一当官,结果,竟然把家里穷苦老母给忘了,更不记得父亲的深仇大恨。一天,大官李真黑请吃酒,梁小大罪,不慎漏嘴说出复仇之事。得知梁小为梁天玉之子,遂起歹念,把梁小杀人灭口。

   梁小死后,小青龙心疼梁母孤苦伶仃想认作亲母照顾老人家,但自己因刮去三片龙鳞渐渐虚脱。这天,小蛇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把老太太领到院子的一棵小枣树面前,说道:“老太太,我怕是不行了。我死之后,你把我埋在这棵枣树下面,好好浇灌,自会有人养您老的。不过要千万嘱咐他们,人得讲良心,懂情义才行。”没过多久,小青龙死了,老太太把他埋在了枣树下面。说来也怪,这棵小枣树今天长一尺,明天长两尺,时间不长就长成棵很大很大的树,上面结了十个很大的枣。房子的周围满山遍野也都长出来好多枣树,这些枣树也都很快的长成了大树,枝头上挂满了大枣。老太太正看着纳闷,“哗啦”一声十个枣掉了下来,变成了十个玩童,一齐跪在地上喊娘。老太太交代他们做人要讲良心,重情义,又给他们一个个娶了媳妇,还都生了孩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个故事子子孙孙自相流传,老太太居住过的这片山脚人越来越多,就有人起名:枣庄。枣庄人讲义气重情义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流传至今。

“石油之城”——东营

     东营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东营市拥有大量丰富的石油资源,至2010年底,胜利油田共发现77个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42亿吨。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于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以促进东营市的石油业大力发展。

     一个个城市经历繁华落尽、涅槃重生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化,一路走来历史的烙印必不会忘却,因此,寻宗而来的山东成为了时代生命根深蒂固的延续。每一座城市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落叶归根的希冀,当站在新时代的大地上可以遥想历史文明的力量从而展望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