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美:最抚世俗凡人心
来源: | 作者:子禾 | 发布时间: 2021-01-03 | 4208 次浏览 | 分享到:

 

庭院方阔,尺度合宜,这里既有其乐融融的场景,也有岁月静好的安宁,人间的清净与热闹,都淋漓尽致地在一所院子中体现出来。四合院的美是独一无二的,渗透着浓厚生活气息,印刻着传统文化的标记。

四合院是典型的汉族民居形式。四合院所谓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的正房、东西厢房将中间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四面为墙,但墙上不开窗,只有一个院门连通外界,大门平时紧闭,一家人的活动都在院墙内进行。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房门都开向院落,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这种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闭式文化。

  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族制度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四合院尊崇共同祖先,尊卑长幼分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区分大宗小宗。房屋尊崇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原则,每个屋子的高度与尺寸都是不一致的,主次分明清晰。

建筑讲究风水学说,四合院的规制也是如此。四合院坐北朝南,定位、尺度、规划等都需要按照风水理论来进行。四合院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位,因为北方的建筑风水讲究的是坎宅巽门为正北,在五行中属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所以把门开在东南角,取个出入平安的吉祥之意。

四合院院落最常见的一进、二进和三进院落。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中国的建筑向来等级森严,各种建筑单体也按照主人的不同身份和等级分成不同级别的形制。四合院的大门是户主社会地位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对于大门的建造是非常重视的,等级观念较为严重,在样式、颜色、装饰、大门的台阶等各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夸住宅》里说的路北有广梁大门,上有门灯,下有懒凳。这个广梁大门,就是一种官宦宅邸常用的大门形式。

四合院的大门级别最高的王府大门。王府大门为皇家宗室所用,占三间或五间房的位置。级别次之为广梁大门。此门在房屋中柱上安装报框和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再次之为金柱大门,在房屋金柱上安装报框和大门,门前有少量空间。再次之为蛮子门,在房屋前檐檐柱上安装报框和大门,门前没有空间。蛮子门是南方到北京经商的商人经常使用的一种住宅门形式,因为安全问题的考虑,他们把大门推到了最外面的檐柱上,就是为了不给小偷容身作案的机会。而蛮子则是过去对南方人的一种不尊重的称呼。再次之为如意门,在房屋前檐檐柱上砌墙,在墙上的门洞每安装报框和大门,门前没有空间,门框上方只有两个门簪,上写“如意”二字。再低一个等级的是直接在墙上开门洞的随墙门,有的装饰有小门楼,还有模仿外国建筑的西洋门,是在清中期西洋文化传到中国后北京地区老百姓所用的宅门。

从大门进去,迎面就是影壁。影壁有遮挡外门视线的作用,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在宅门内呈一字型的影壁叫做一字影壁。有的独立于厢房的山墙或隔墙之间,称为独立影壁;有的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成为座山影壁。而在《夸住宅》中所说过的对过儿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指的显然不是在这种宅门内的影壁,而是一种立在宅门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称为雁翅影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彰显财富。

三号门外,在老槐树下面有一座影壁,粉壁得黑是黑,白是白,中间油好了二尺见方的大红福字。祁家门外,就没有影壁,全胡同里的人家都没有影壁。这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影壁的描述,这就是在门外的影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显然不是穷人家的院门前能有的建筑。

过了影壁墙,就步入了一进院,迎面便是垂花门。《红楼梦》中在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写道: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这里所说的垂花门,就是第一进院与第二进院之间的一道门,也是整个四合院最漂亮最有带感的一扇门。因为结构的原因,垂花门的两个前檐柱可以不用落地而悬在半空,两个倒垂下来的柱头雕饰出莲瓣、串珠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对短柱称为垂莲柱,垂花门也是由此得名。

一座垂花门几乎浓缩了中国建筑所有的元素。大部分垂花门采用的是一殿一卷式的屋顶,即门外部分是起清水脊的悬山顶,门内部分是卷棚顶,二者勾连相搭接。屋顶下的空间像个小房子,前后有门,左右连通抄手游廊。

“二门四扇绿屏风洒金星,四个斗方写的是‘斋庄中正’”。所谓四扇绿屏风,就是垂花门向着院里的门,一般都是四扇,平时关着。这个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过去形容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的就是从来不迈出垂花门到外面去。

过了垂花门就是第二进院子,遇到雨雪天气或无重要活动无需开放垂花门,进入正院就要经过抄手游廊。这一圈连廊沿着内院,外围连通垂花门与东西厢房,直达正房。因形似人揣手形成的形状而得名。

经过抄手游廊,才到达内院。内院分别是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坐北朝南的正房是给四合院的主人住的,一般是三间或者五间。这里朝向好,冬暖夏凉,并配有东西耳房,所谓的三正两耳三正四耳。耳房一般作为仓房或者书房来使用。一般四合院里东西厢房是给小辈住的,东厢房住儿子,西厢房住女儿。朝向最不好的倒座房是给作为仓库或下人住的房间,有的富贵人家的私塾也会设在倒座房里。

建筑的屋檐部分还能看到雕梁画栋的额枋和雀替。额枋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檐柱与檐柱之间的联系构件。额枋的主要作用是承托上部头拱。额枋由于处于建筑物的显要部位,是视觉感受到的重要对象,因此,一般都把它作为装饰的突出部件,常常用施彩雕塑进行装饰。雀替是中国建筑中的特殊名称,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挂落下,或为纯装饰性构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明清以来,雀替的雕刻装饰效果日渐突出,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雕法则有圆雕、浮雕、透雕。

因为地理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全国各地的四合院各有特征。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特有的京味风格,其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山西南部及陕西、河南等地,为减少夏季严重日晒把院子南北向加长,为长方形。安徽四合院南北窄而东西长,以接受更多日照。甘肃、青海因为风沙大,因此加高了院墙,称为庄窠。南方四合院庭院较小,四周以楼围成,中央称为天井。东北大院与四合院相似,因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因此院子面积很大,院内空地多,以便接纳更多阳光。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数量越来越少,逐渐成为文物景点。

山东的四合院结合南北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各地城镇民居中,最为典型的应为济南旧成的民居,济南旧城区位于现在历下区环城公园以内,其历史迄今已有1000多年了。旧城民居一直沿着传统而稳定的趋势发展着,特别是明代以后,建筑规模大大超过了前代。济南旧城的民居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在布局、结构、风格上与北京四合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过去,这些四合院多分布与旧城街巷的两边,大多为二进院落,分前院和后院,大门位于前院的东南或西北角,称之为门楼。济南门楼都高大而精美,门楼的门枕石、犀头、跑马板上大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其他形制大都与北京四合院相仿,但载门楼、瓦脊等局部的装饰与水巷相结合的院落分布,灰墙、黛瓦的淡雅色彩上,却使济南的四合院不同于北方民居厚重、严谨的特征,而体现除了一种江南民居建筑的轻巧与明快。旧时济南四合院中常载几株石榴树和梧桐树,泉城中许多着名的泉水也散落在旧城中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清澈的泉水常常从院落外的水巷流过,因而旧时济南的四合院一年四季都感受这大自然无尽的变化。

四合院的美是包罗万象的,院落的美景与居住空间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相承几千年中国合院式住宅的模式,延续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规矩,洋溢着家族邻里和睦与自我世界的满足。在居住环境逐渐转变的当下,四合院成为一种美好的族群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