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娥:芙蓉国里的齐鲁女
来源: | 作者:hke8e5f5 | 发布时间: 2015-05-02 | 30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刘玉娥籍贯:山东省烟台市简介:中共湖南省第三、四届委员会常委兼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总工会主席;第九届全国总工...

刘玉娥

籍贯:山东省烟台市

简介:中共湖南省第三、四届委员会常委兼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总工会主席;第九届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湖南省第七、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山东商会名誉会长。

刘玉娥:芙蓉国里的齐鲁女

/本刊记者  刘园

我是山东人,却根植于三湘大地。我们的专访对象、八十岁高龄的刘玉娥,思维敏捷、谈吐不凡、乡音未改。已届耄耋之年的她精神矍铄,且待人亲切、随和。在她明亮整洁的家中,我们翻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同时,撩拨起她那记忆中的层层涟漪,聆听她那拾阶而上、一路歌咏的人生历程。那些故事片段,虽然只是她人生长河中的几朵浪花,也于当今年轻人似乎久远、陌生,却让我们真切领略到她无悔的青葱岁月、踏实的担当足迹,以及她的大爱情怀。我们不由感叹,藉以这些零散的记叙,就足以描摹她坚毅执着的秉性和赤诚坦荡的气韵。我们简略勾画的,就是这样一位芙蓉国里的齐鲁女。

脱颖而出,缘自勤勉好学

1935年,刘玉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在那抗日烽火年代,由于家居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堡垒村,她6岁即进入共产党员执教的村小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儿时就担任儿童团团长的她,耳濡目染共产党人的义勇和主张,积极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且在县区的少儿演讲比赛中夺得头冠。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年龄渐长,明晓了不少事理,多读书是她最大的愿望。然而,对于四岁丧父的她来说,家境的贫寒使求学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小学毕业后,刘玉娥失学了,但她白天勤于家务,夜里躬身纺纱,尽己所能地替母亲分担家庭重荷和生活压力。

1952年,不到17岁的她,为圆读书梦,跟随南下干部的姨妈姨父奔赴素有“芙蓉国”美称的湖南。那时,她已有了162厘米的身高,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心想读书的姑娘,始料不及是无论读小学还是初中都面临个子太高的尴尬。于是,她考入了正在兴建并招工的湘潭纺织印染厂。

感受着新中国的建设热潮,怀揣着报国志向,刘玉娥来到湖南省湘潭市。这座绽放着芙蓉花,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是那时无数热血青年的向往之地,因为这里不仅集三湘之灵秀,还是当时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一方热土,更是哺育了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与幸福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荣光之地。能够到伟人故里工作,刘玉娥激动不已,为了报答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她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聚集于珍惜这份工作上。

录取后,刘玉娥被通知到长沙裕湘纱厂接受上岗前的培训。当时湘潭纺织印染厂招收的同一批学员共43人,培训期为一个半月,而她比其他的42人晚到23天。学员住宿安排在裕湘纱厂的文化宫,40多人就挤在小小的舞台上打地铺,条件可谓简陋。即便这样,不甘落后的刘玉娥奋起直追,每日凌晨两点多,姐妹们都沉睡在梦乡的时候,她就提着凉鞋蹑手蹑脚地绕过姐妹们横七竖八的睡姿,只身来到车间练习操作。每临半夜三更,万籁俱寂,或披星戴月,或风雨独行,未曾却步。这一勤勉好学的品质,不仅使刘玉娥锤炼了技能,也为她的脱颖而出打下伏笔。与此同时,她还展现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一面,休息时间或帮小伙伴洗被服,或帮老师做家务、带孩子,她的刻苦与真挚赢得了老师和同伴们的喜爱,都乐意将自己的技艺和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刘玉娥。因而,结业考试她轻松夺得第一名,并引起了领导们的瞩目,于是在湘纺开工典礼上,她被举荐为工人代表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讲话。基于刘玉娥的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她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纺织女工,看锭能力达当时的极限3400个后,还数破纪录,并相继评为厂、市、省和全国劳模。

1954年刘玉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成为湘纺党委委员,1956年当选为中共湖南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那次党代会,不满21岁的刘玉娥因太过年轻被警卫误认为非与会人员拦在了大会门外,直到她拿出代表证才在警卫诧异的眼神下被允许入场。1958年,厂里提拔刘玉娥为拥有1000多职工的车间工会主席。不久,先后任职于厂团委书记、车间党总支书记兼车间主任等。

直面时艰,真金不怕火炼

1966年,“文革”爆发,随着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浪潮席卷,与不少正直、担当的党员干部遭遇一样,刘玉娥的心身受到无情的迫害。尽管刘玉娥一向黾勉作为、严以律己、群众基础好,但当时的湘纺已被某厂的“造反派”占据,作为有影响力且坚持维护党委领导并竭力保护下属的领导干部,无疑,她首当其冲地被兴风作浪的“造反派”列为“保皇派”、“走资派”进行打击、批斗并予以撤职和强迫劳动。那时,风华正茂的刘玉娥,多次身上绑结着绳索,脖上挂着“顽固不化的走资派”牌子,被驱赶在湘潭市的城区游街示众,且强迫她自己鸣锣开道。由于游街的“走资派”还是位年轻女性,围观的市民自然不少,尽管许多人心知肚明,知道她是无辜的受害者,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除了扼腕叹惜,却没人敢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每临游街结束,她还要面对拷问。有次,“造反派”让她交代对游街示众的认识,机敏的刘玉娥不无诙谐地回应:第一,我以前不了解湘潭市有多大,这次终于有机会让我走遍了大街小巷,我觉得;第二,我来毛主席家乡的初衷是想上学,虽然没有如愿,但也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为主席家乡做贡献,我问心无愧;第三,我以往长期失眠,这些天晚上反而睡踏实了。这番话气得“造反派”掀翻桌子,骂她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停职、批斗持续了两年。“造反派”面对一身正气的刘玉娥,已无计可施,只好以其能力强、威望高、群众关系好,又是全国劳模的说辞,试图拉拢她出任他们所谓的“厂革委会”主任以为他们所用。但是,倔强的刘玉娥严词拒绝了“造反派”的游说。恼羞成怒的“造反派”立马将她原有的“贫雇农”出身成分改为地主成分,并对她施以更加凶狠的批斗,还时常拳脚相加。然而,刘玉娥始终抱定永不叛党的信念,不屈不挠,甚至作出了牺牲生命的准备。直到1969年,她被到厂的“支左”部队“解放”出来,才得以重返车间领导岗位。

实诚本色,伴她行事做人

作为湘纺职工人数最多的车间一把手,刘玉娥在其职工团队中的凝聚力毋庸置疑。这支队伍不但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和保证产品质量上屡争上游,也在工矿系统组织的文体竟赛、文艺汇演中常拿第一。是因为她对纺织设备和生产流程了如指掌,在生产组织上得法?还是因为她对1242号职工叫什么名,家中有几口人,住哪一区位,孩子怎么样,都一清二楚,即在人员管理上有招?不,主要在于她以“劳苦事争先”的身形影响,在于她以真情关爱职工的人格感召,在于她呕心沥血地带领这支队伍积极向上、拼搏奋进,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设自己的国家。要不,她怎会为转化后进职工,挤出休息时间手把手地提高她们的生产技能,并通过走访谈心解开思想疙瘩?要不,她怎会在那个物质短缺年代,不顾自身因饥饿水肿,不顾孩子们嗷嗷待哺,总是缩衣节食地接济那些困难职工?要不,她怎会不顾体弱多病、一心扑在工作上,体重老在70来斤徘徊而心无旁骛?老子所言: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正是因为她的无私和大爱,使她在前行的担当路上有着那么多的知音和掌声,使她在湖南成为一名有口皆碑的女性领导干部。

1971年,工作出色的刘玉娥被提拔为湘纺这一万多职工大厂的党委常委、厂革委会副主任。半年后,就被委任中共湘潭市委副书记和市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初,刘玉娥当选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同年5月由中央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这对一心要扎根湘潭,多为毛主席家乡做贡献的刘玉娥来说,并非心中所愿。尽管当时年仅37岁的她,在年龄上比那些南下干部的省委常委们小了一轮多,但省委书记和常委们并没有因为年轻而轻视刘玉娥,她的每一建言,都得到重视。时处“文革后期,由于各级政府及公、检、法等职能部门尚未恢复,诸多事项皆由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决策,因而会议十分频繁,有时开到凌晨230,有时又因急事从2:30接着召开新一轮会议。那时,常委们经常为讨论怎么对老百姓有利、如何带领全省人民发展等问题争得面红脖子粗,但会议结束后,从未因观点不一而心生芥蒂。山东人骨子里的禀赋,让刘玉娥遇事从不放弃原则,从不妥协于疑难问题。任省委常委期间,无论是属于兼任团省委书记、省总工会主席所涉及的内容,还是作为常委分工抓经济工作所面对的问题,只要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有利的思考,她都会坦言直陈,因而,她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大多被省委常委采纳。华国锋同志就曾幽默地与她说过:山东人的优点是实诚,缺点就是太实诚。也正是这样的执着,她才做出了许多影响长远的政绩,并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爱戴。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刘玉娥在团省委书记和省总工会主席任上,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建树很多,可说不胜枚举。但她在领导岗位上做事为人的几个具体事例,则让人感触颇深。

1974年,搞纺织行业出身的刘玉娥,作为省委农村工作队的队长,带领队员赴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石堤西公社抓促进,并进驻在偏远、贫困的梓桐大队。经调查研究,这里耕地资源差,日照时间短,冷浸田占比大,因而粮食产量低,百姓常年吃不饱。如何整体提高粮食产量?自己如何由外行变内行?刘玉娥虚心请教专家后,决定从改造低产田入手。怎样改造数量多的冷浸田?她带领队员遍访老农,得知猪牛狗粪的肥力强。于是刘玉娥领着秘书带头捡粪。每每早起散步或去公社开会,她俩一路都粪框不离身。在工作队的带动下,梓桐大队掀起了捡粪热潮,不久就积肥33万多斤施于冷浸田,很快就见了成效,当年的粮食亩产即由原370多斤达到了780多斤,当地百姓的口粮问题得以解决。农民们都由衷的说,毛主席派来的工作队,真正为我们做了实事。

当时的湖南省委常委成员大多都是南下的老干部且谙熟于农村工作,而唯有刘玉娥是搞工业出身,还是常委中唯一年轻的女性。有人感慨地问她:交给你的每件事,为什么你都能做好?刘玉娥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会做12个小时。别人走走看看,而我会蹲下来细看细想。” 原来,巾帼不让须眉的奥妙在于此。

正缘于此,1975年,为了有效化解湖南供电不足的困境,省委研究决定,从抓煤炭产能入手,加强火力发电,并成立煤炭生产会战指挥部。为加强领导,由省长任指挥长,刘玉娥任常务副指挥长。大局当前,刘玉娥二话没说,随即着手对湖南三个矿务局、26个统配矿、72对矿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各矿井的煤层、地势、瓦斯含量等指标情况,提出了分类指导、一矿一策的意见,并组建若干工作队派驻各矿,启动了提高煤炭产能的大会战。会战三年多,身为女性的省委常委刘玉娥,亲临一线指挥,每研究一个矿的问题,先下井和工人一起劳动两天,从中了解实际情况,再带着问题召开会议研究针对性措施。全省72对矿井,每个矿井,她下去多的达8次,最少的也有3次。有些矿井可以坐矿车上下,但不少矿井只能沿着井口几乎垂直的800多米简易木梯爬上爬下。为保证能够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会战期间三个年头的除夕夜,她都是在井下与工人同劳动度过。听到矿工们反映,由于有的工人宿舍离井口有几里路之远,天寒时仅穿工作服,上下班途中容易患感冒,也就经常影响出勤率。她及时请示省委同意,做了8万多件棉背心,发到每位下井矿工御寒。工人们动情地说:我祖祖辈辈挖煤,无人过问我们的冷暖,只有共产党才如此关心我们。由此,工人们感冒少了,出勤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这一历时三年多的会战,扭转了湖南火力发电煤炭供应不足的局面。

1977年,中央党校恢复了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刘玉娥作为“文革”后中央党校复训的第一批学员和湖南学员的领队到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1978年,她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8212月,党的十二大将领导干部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标准写入了新党章。次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湖南视察时见到刘玉娥,说她按“四化”标准已达到了三化,唯有知识化还需补上,并鼓励她读书深造,还风趣地说,见马克思也要看文凭哩!一贯听党的话的刘玉娥,以两年的时间在省委党校发愤攻读,终于圆了她长久的读书之梦,并拿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文凭。

1998年,刘玉娥为给组织提拔年轻干部让出位子,她距退休时间还差好几年就主动提出卸任。也就是那年,并非候选人的她却高票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工作以来,刘玉娥没有想过官位,却在负重前行,有了官位,却不视为私产,更不留恋。作为省级干部,在廉洁自律上她做到了清清白白,从未因私动用过国家一分钱,也从不签批资金,这是她给自己立下的规矩,也是她从政坚守的底线。正是这般过硬,她履职中所负责期间的单位,没有发生任何的经济问题。

赤子之心,更有桑梓之情

“作为共产党员,退休心不退,离职志不移。理想信仰不能变,政治立场不能改。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一辈子,为人民奉献一辈子。”这是刘玉娥于1998年主动卸任后身体力行的心声。17年来,经领导推荐和民主选举,她先后担任了湖南省咨询业协会会长、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及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总支书记。可以说,心随召唤、不辞辛劳、不取分文地服务于社会,是她退休生活的写照。

在省教育基金会服务期间,刘玉娥带领各级基金会大力营造实施“教育强省战略”的社会氛围,并亲自出面为教育基金募集了大量资金,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奖励优秀教师、资助特困大学生,以及救助贫困教师的“爱烛行动”和提升农村、山区一线教师素质的“园丁之家”等活动。她十分看重管好、用好基金的每一分钱,直至省基金会换届交班时,除去服务教育、教师支出约5000万元,尚有结余1.25亿元。任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时,针对民办教育这一弱势群体的种种困难,她通过呼吁政府依法支持和倡导基金会帮扶,使民办教育机构的社会地位和办学规模逐年上升,全省民办学校由以前的3000多所发展到5000多所。因而,刘玉娥也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全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

2011年,在刘玉娥的真挚关怀和殷切勉励下,湖南省山东商会得以成立。于是,这位齐鲁女不变的桑梓情于山东人在湘创业者当中传为佳话。山东人做事,一定要做出自己的水准,要做正派人,做实在事。我希望山东人的形象在湖南得到更加弘扬光大。作为名誉会长的她在商会成立庆典上如是说。为了更好服务在湘鲁企,构建交流协作和行业管理平台,商会随后紧锣密鼓地筹建总部基地。当时正在北京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刘玉娥,为化解项目审批各环节的难点,不顾术后伤口未愈的疼痛,坚持在医院的病榻上用电话排忧解难,出院后,还多次坐着轮椅为商会协调有关事项。应该说,是她的风范感动了6位在职的省级领导,他们都先后亲临商会视察,并现场办公。在刘玉娥的指导、帮助下,湖南省山东商会终以实干、诚信的品质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省里表彰,总部基地也以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3亿元的建设规划于2015114日正式开工。

是的,退休后的刘玉娥就是这样以不倦的身姿,传递着大爱,不仅带领其义务供职的单位屡获全省、全国先进荣誉(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党总支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还亲手执笔将其工作历程、心得体会著述成《人生路上思与行》一书(2008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来回馈关心厚爱她的各级组织、领导和朋友们。

湘鲁伉俪,竟是劳模姻缘

1954年,刘玉娥与杨忠烈在庐山全国劳模疗养基地相识。首次相遇,刘玉娥被杨忠烈胸前几枚金光闪闪的奖章所吸引,当时刘玉娥还不知道,眼前这个浓眉大眼的青年已是航空工业界有名的技术万能手。而杨忠烈对这个既是劳模又是党员的山东姑娘充满好感,刘玉娥在会议上的发言更是打动了他的心。分别之后的他们,一个在湖南湘潭,一个在江西南昌,虽然相见恨晚,但有鸿雁传书。然而,尺牍之间,他们致言更多的是铿锵报国、比学赶超的互勉,并订立再创佳绩到北京相见的特殊约定。

一诺千金。1955年,二人同时荣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这一年的北京表彰大会上,他们如约重逢。1956年,二人又同赴北京出席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1958年,他俩再次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兑现了三次北京相会的约定。从相遇、相知、相恋,到携手一生;从银婚、金婚,再到钻石婚,他们比肩走过了一个甲子。曾经的比学赶超变成了书画习作的恬淡交流,曾经的风雨同舟变成了相濡以沫的厮守,当然,还有生活中相知相伴、伉俪情深的温婉,家庭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温馨。采访中,随行的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拍下了二老和馅、擀皮、包饺子、做包子时的默契和谈笑风生的场景,那画面洋溢着令人艳羡的浓浓温馨。是啊,谁能说这温馨不是诠释着二老的赤子之心和如金岁月?

采访这位芙蓉国里的齐鲁之女已过去多日,心中却有一种感戴挥之不去,于是,就有这样一阕“仆算子”萦绕于怀:人生一百载,年方入八零。识尽沧桑不识愁,依旧齐鲁女。大爱写春秋,无悔经风雨。芙蓉一枝三湘情,岁岁香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