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月 | 止戈为武 以德养性
来源: | 作者:hke8e5f5 | 发布时间: 2017-05-02 | 3841 次浏览 | 分享到: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简介: 在韩中国同胞联合总会会长;韩国中华武术协会会长;体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术历...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
简介: 在韩中国同胞联合总会会长;韩国中华武术协会会长;体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术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崇尚。无论是为了自身防御还是克敌制胜,武术本身所具有的竞技性极易增长练武之人争强好斗的性情。故而,在中国,练武之人尤尚武德,汉字中的“武”亦是解为“止戈为武。”武术的最终目的是和平。和平年代,武术便有了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习武三十余年的王维月,便演绎了新时代的武术精神。
武不足以修吾身,而兼以文修之
1979年,王维月出生于武术之乡——山东菏泽。菏泽临近水泊梁山,有习武的传统,即便是在和平年代,农闲时候,仍有不少村民练习拳法。受家乡习俗的影响,王维月8岁开始习武。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节目和武侠小说中的剑客侠士将武功演绎的神乎其神,飞檐走壁、 凌波微步、铁砂掌、水上漂,这些“独门绝技”让很多出生于这个时 代的少年充满向往,都曾有过扬名立万、一统江湖的英雄梦。王维月亦是如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习武之路。
事非经过不知难,习武的艰难非常人所能想象,没有坚定的梦想,很难维持。王维月在武校时,早上5点半就起床,开始热身、压腿、训练,周六仍然正常上课。那时候,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买不起食堂里的羊肉,就从家带点馒头、咸菜,需要补营养的时候再加些鸡蛋。
王维月最早练习武术套路,套路运动是将若干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律编组成式,式式相连的程式化运动,具有攻防内涵,蕴藏着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但武术的核心并不是套路,而是体能、少而精的技法及反应的锻炼,在练习套路一段时间后,王维月开始练习散打。散打没有套路,只有单招和组合,见招拆招。散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王维月明白,脆弱就要挨打。从那时起,他就拼命地练习,从头到脚,都是新伤加旧伤。
王维月就读的单县民族武术学校,在校的2000余名学生中有很多武术出色的佼佼者。然而,很多练武之人单纯的追求力量与技巧,很少有人在文化课上下功夫,考虑上大学的学生少之又少。王维月家中开书店,闲暇之余他都会在家看书,年少轻狂的青春期,他在书籍中找到了方向和自我。读书使人明智,书籍让王维月的思想更加深邃,让他的理想更加崇高。他的梦想已经不再局限于出生的小县城,而是更远更广阔的空间。高中时,王维月被学校推荐参加山东省的散打比赛,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改变。王维月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进入了山东省省队。在那里,他经受了严酷的训练。
1999年,全国体育院校扩招特长生,王维月被中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的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录取,成为第一个从当地武校考上大学的学生。曾经一心想当武侠英雄的王维月,通过自己的刻苦练功与学习,成为学校、家人的骄傲,圆了儿时的梦想。 在沈阳武术学院学习的期间,王维月不仅学到了一身好本领,还对武术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学习。
大学毕业后,王维月作为省级优秀毕业生被选为“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者,到青海支教。到达青海后,王维月第一次感觉离天那样近,广袤的大地让他充满了无尽的希望。但是,不适应的感觉很快袭来,因为高原反应,他不能做剧烈运动,只好开始练习射击。
青海的贫穷远远超过王维月的想象,他所支教的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却连个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从小就与书打交道的王维月,自费15000元为当地购置了一批书,直接装车发货到他支教的小学。图书馆建立起来了,同学们和老师都特别兴奋。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身强体壮,王维月还免费向学生们传授武术。
支教结束后,王维月在延边州实习。延边州体委武校与韩国交流较早,王维月作为散打专业中最高学历的学生,应邀去韩国教授武术。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孤单与落寞可想而知,但凭借着不服输的信念,他克服了语言关,通过自己的努力,被韩国著名的体育学府龙仁大学录取,攻读体育学硕士,学习武道专业。
王维月有着深厚的武术功底,这为他更好地学习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面对4万元人民币的高昂学费,一向不畏艰辛的王维月也犯了难。他辞掉了武馆收入甚微的工作,来到首尔的一家建筑工地上搬运水泥。搬运工作异常辛苦,需要将50公斤重的水泥从地下一层背到七层。王维月每天能够运送100袋左右的水泥,按照数量计,每天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因为这份工作太苦太累,很少有人愿意做,习武出身的王维月也一天下来也是累到双腿麻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6月,王维月考取了大韩特殊警护协会的警护员资格,次年7月考取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国际师范资格证和国际裁判资格证,8月考取了世界特殊警护协会师范资格证。作为在韩大学生的骨干,王维月于2005年号召组织成立了韩国中华武术协会。
20078月,因毕业成绩优秀,王维月被龙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提名推荐攻读博士。2010年,王维月获得博士学位,是全国50多位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并担任韩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华侨华人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侨联青委委员、中国在韩侨民协会副会长、韩华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韩国中华武术协会会长。201112月,王维月获韩国国会民间外交奖,20123月,韩国行政部特录为协约制五级公务员。2013年,武汉体育学院设立博士后站,王维月成为中国第一个符合条件入站的博士。2015年起,王维月担任韩国执政党中央青年委员会副委员长,世界跆拳道联盟国际宣传大使。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尽管将年近不惑,王维月仍然觉得自己像个“愤青”,遇到不平事一定会站出来。王维月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在他看来 :“社会需要维护公平正义,应当具有惩恶扬善的能力。遇到恃强凌弱者、不遵守公共秩序者必须有人站出来打抱不平。社会需要正能量,发扬武德就是弘扬正能量。”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武术亦是如此。练武之人,如果不坚守武德很容易走上极端道路,对社会造成危害。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关于武德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王维月坚持诚实做人,老实做事,在社会活动与为人处世中坚守武德。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先民们求生存、扩张领土、争夺稀有资源的活动。”王维月介绍,“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是军队用于克敌制胜的技术,是民众自卫防身的手段,也是人们用于锻炼身体和愉悦生活的方式。练武可以增长志气,加强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信念与决心。”中华民族不能丢掉尚武精神。但是目前中国武术面临着危机。从炎黄到春秋,从秦汉至盛唐,中华文化在主流上一直是刚健积极的,有着深厚的尚武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而宋以后,中国的尚武之风开始衰落。面临中国武术的现状,王维月说道 :“真正的武术,是多年的训练,是精神意念,是道德修养。在上个世纪,通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国际影星的努力,武术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用振奋人心的影视形象将武术推向世界,扬我国威。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就像一带一路一样带动中国的经济文化,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目前,莱州中华武校在校学生有5000多人,潮州武校、宋江武校也有很大一批习武之人,全国有7万多人。”
“中国武术流行于很多国家,但是至今仍未走向奥运会,这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反思”。王维月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武术人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迫在眉睫。20116月,韩国浦项市政府举办了有30个国家、2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的“第二届世界龙武道大会”,王维月作为中国事务负责人兼中国选手团团长,所带队伍获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同年7月,作为第一负责人,他在韩国首尔成功组织了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批准,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电视台、山东省侨办主办的“山东好汉”环球功夫大师争霸赛韩国站比赛,很好地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武魂,受到国内外23个媒体的关注报道。他还受到了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电视台、山东省侨办的联合表彰,此举不仅弘扬了中国武术,还为中国武术在国外的推广起到极大的宣传效果。
为了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友好交流,王维月每年输送600-700名留学生到韩国修学研,进行文化探访,并组织夏令营、文艺演出和跆拳道学习,与此同时,他还举办中韩艺术交流大典,进行两国文化体验,通过教育对接上万人。“国之交在于民,在目前的情势下,我们更应该加强民间交流,合作共赢。中国在韩国大概有100万人口,按照留学生的生源地统计,中国在韩国的留学生有10万余人,韩国在中国有7万余人,每天有80多趟航班往返中韩,赴韩旅游的人口每年有840多万。”王维月说。在韩期间,王维月作为在韩侨领,充分利用广博的人脉,促进了韩国浦项市与中国大连市、韩国金铺市与中国菏泽市的姊妹城市交流关系,在长沙、哈尔滨、沈阳等城市的韩国城进行经贸对接,被韩国浦项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王维月在韩成立了华昌文化传媒公司,是目前在韩华人拥有的最大的广告传媒公司,是首尔市江东区厅、税务所合法注册的法人公司。公司在首尔特别市繁华路段、商业中心、著名景区等区域拥有协议户外LED广告屏26块,同时和九个线路的地铁、127条公交路线广告部有战略合作关系。与东亚日报、朝鲜日报、每日经济、韩国日报、韩国体育报等媒体有业务合作关系。多年来为中国众多城市的国际化宣传、招商、推介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推广、企业及产品的国际市场进入搭建了成功的平台。公司同时承接商务会展、书画展、文化艺术交流、产品推介等活动,致力于为祖国发展助力,为企业国际化圆梦,为东亚和平宣传。
“交流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没有交流就会停滞不前。对个人来说交流会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对于集体而言,交流则是寻求进步、寻找发展出路的不二法门”。在王维月不懈的努力下,中韩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了另一个高度。在共赢互惠的前提下,王维月这座“桥梁”发挥了他最大的价值。
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祖国的动态时刻牵动着王维月的心。20085月和20104月国内发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期间,王维月作为在韩青年代表,个人捐款捐物60万韩元,并组织在韩侨胞筹集善款400万韩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孔孟精神。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曾子在两千年发出的感慨,当今社会,“知识分子”的数量已经大大增多,每个人都开始承担起“士”的责任。而在武术发展遇到瓶颈期的今天,弘扬尚武精神、发扬武德也已不仅是习武之人的责任,而是与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息息相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武术将以其岿然而威仪的姿态,重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