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皮影伉俪,十年辛苦非遗梦
来源: | 作者:hke8e5f5 | 发布时间: 2018-05-11 | 2673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熙籍贯:山东省日照市简介: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京西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北京龙在天袖珍人皮影剧...

王熙

籍贯:山东省日照市

简介: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京西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北京龙在天袖珍人皮影剧团团长



北京西派皮影(京西皮影)是北京皮影的代表,据现有资料显示,其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金时期。京西皮影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进步,继承和保留了山陕皮影、江浙皮影、滦州东北皮影等精华与特点,形成了极具京味儿的北京皮影,强调精致、注重表现、富于变化、讲究透视效果是其艺术的主要特色。而今,在影视艺术迅速发展的几十年间,包括皮影艺术在内的很多传统艺术形式受到严重冲击。在严峻的现实考验下,王熙、林中华夫妇逆势而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皮影艺术。


重拾文化自信,拯救皮影艺术

王熙的曾祖父是京西皮影演员,1894年曾进宫为慈禧太后表演。由于当时兵荒马乱,皮影艺术已鲜有用武之地,文革中,更是历经打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元化艺术的发展,皮影艺术备受冷落。虽没有机会表演,但是皮影艺术仍旧在王熙的家族中代代相传。老人对皮影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王熙小时候经常看到老人拿出皮影认真观摩,仿佛是对皮影艺术不复繁盛的祭奠。

王熙的丈夫林中华从小就对皮影有着浓厚的兴趣,每逢表演皮影戏,同龄的小伙伴已经回家睡了,他还跟抽着烟袋的大人们一起饶有兴致地观看,还必定坚持到谢幕冲到幕后一探究竟。

或许是天作良缘,本来已经是冷门的皮影艺术将两个年轻人紧紧地联系起来。2007年,林中华放弃了蓬勃发展的传媒工作,王熙放弃了高薪的外企工作,在前门大街成立了龙在天皮影艺术中心。王熙勤学苦练,凭借着执着的精神以及对皮影文化的信心,在研习家族皮影艺术的同时,还四处拜访名师,力求皮影传承的完整性。龙在天皮影艺术团发展的十年,也是王熙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中,她不仅推进事业发展,还兼顾家庭孩子,克服了很多困难。如今,王熙仍旧为皮影艺术的发展忙得不亦乐乎,可贵的是,无论多忙,她都坚持每天晚上制作皮影,目前已制作1000余个,她还摸索出一套少儿学习皮影艺术的方法,并出书《皮影的秘密》。



皮影传承了两千余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林中华介绍:“皮影历史悠久,是民间的艺术形式,据说还与佛教的传播有关。皮影戏被称作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符号,是农耕时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的体现。皮影戏综合性很强,需要多门功夫,如雕刻、操纵、唱腔、配音、乐器、特效,剪纸,中国人最早将彩色用于皮影的制作中。皮影艺术包含戏曲中生旦净末丑各个角色,以传说故事、风俗文化为蓝本,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洁为主线,演绎了数千种剧目。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影戏艺术为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其生命力顽强,存活两千余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看完中国的皮影戏,日本人由衷地说,我们相信中华民族有5000年历史了。历史上,皮影戏曾几次陷入危险境地。清嘉庆年间灭白莲教时,当政者认为皮影戏可以通神,能够把戏中的刀枪兵马变成真的,而且皮影戏是在晚上聚众传播,难以控制,于是禁止表演皮影戏。当时皮影戏虽被禁止,但几年后迅速恢复。文革时,一些‘牛鬼蛇神’的东西被打倒,皮影戏遭‘破四旧’的影响,再度衰落。文革之后,皮影戏再次传播。”近几十年来,皮影艺术的发展进入瓶颈,很多皮影艺人因为收入较低纷纷改行。皮影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艺术高度和质量也呈现出下滑趋势,皮影艺术急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团队继续传承。然而,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皮影工作。就在王熙和林中华为难之时,袖珍人走进了他们的视线。


帮助弱势群体实现人生价值


袖珍人,西医称为矮小症,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所导致。他们有着儿童的相貌和身高,却有着成人的智慧。由于自卑心理和生活环境的相对闭塞,袖珍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体力工作也不能胜任,很多人只能依靠父母生活,甚至在社会上流浪。通过调查和残联提供的数字,我国有数百万的袖珍人。在王熙和林中华的努力下,龙在天皮影艺术团从没有演员,十年的时间已经拥有186名袖珍演员,为这一弱势群体提供了人生舞台,同时也为皮影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希望,实现了弱势群体与濒危艺术的有机结合。龙在天皮影艺术团的袖珍演员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是目前皮影艺术表演最年轻、人数最多的团队。他们参与皮影的表演、雕刻、研究,成为全国非常有特色的团队,且在历史上独此一例。

在袖珍群体中,袖珍人找回了尊严与自信,这里仿佛一个小王国,是他们的乐园。有了稳定的收入,他们变得积极乐观,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在这里,一部分人还结识了自己的另一半。2012年,王熙和林中华为7对袖珍人举行了集体婚礼。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婚礼,受到北京市政府和残联领导的重视,并送来祝福。与此同时,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给予帮助。对于这些袖珍人来说,婚姻曾是他们不敢奢求的。迄今为止,龙在天皮影艺术团已经有16对袖珍人喜结连理,有5对在老家买了楼房,还有一对生了孩子。



袖珍人为皮影的传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有着极高的社会公益价值。龙在天皮影艺术团目前已经在上海、杭州、济南、太原、平遥建立五个分馆,并陆续开展了皮影艺术进学校的系列活动,如今已走进900多所中小学校,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将这一传统艺术继续传承。在向中小学生传播皮影艺术时,袖珍人群的劣势转换成为优势,因为身高相貌相近,他们可以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交流。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吴文彦参加袖珍人集体婚礼并赠送礼物


林中华介绍 :“皮影艺术的入门不难,差不多半年时间就可以学会。但是要表演的惟妙惟肖,将人物情绪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的非常到位,没有三到五年时间的历练,是很难做到的。”袖珍人从事皮影行业,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皮影的传承,助力皮影艺术的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袖珍群体也加强了对自我的信心,在不断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作顶尖艺术作品,成为皮影行业翘楚,实现皮影艺术的华丽转身


习近平主席曾在文艺座谈会指出,现在的文艺创作“有高原没高峰”。皮影艺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缺少高精尖的作品。为了促进中国皮影艺术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对行业领域进行研究,2016年4月28 日,中国皮影艺术委员会在京成立,皮影专家魏力群担任主任,林中华担任秘书长。同时,有很多皮影老艺术家都加入了这个平台。各个流派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行业的发展。2017年6月18日,王熙、林中华夫妇创建的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的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正式开园。园区内建有皮影戏展览艺术馆,皮影戏表演舞台,皮影戏传承培训基地,艺术品开发营销基地,同时拥有大师工作坊、办公区、生活区。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不断地探讨皮影艺术的商业运营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

“2011年,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鼓励皮影艺术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皮影艺术元气还没有恢复,现在皮影的演出质量还达不到50年代的水平,造成了很被动的传承局面。皮影戏作为一种二维平面艺术,其核心就是光影,在新时代,我们要挑战新的高度,也在研究将声光电的技术融进来,并探讨全息技术与皮影融合。”林中华说。


目前很多传统皮影戏的剧目已经失传,龙在天皮影艺术团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搜集了360部,并恢复了一些传统的皮影戏剧目,如《水漫金山》、《哪吒闹海》、《猪八戒背媳妇》等。他们经常带着袖珍演员向老一辈的艺术家学习。懂皮影唱腔和乐器的皮影专家都已经70多岁了,而今能够传承,他们都非常高兴,不遗余力悉心教诲。龙在天袖珍皮影艺术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传统艺术的生存之道,在恢复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新的剧目,如《垃圾分类》、《红孩儿》、《少年孙中山》等。对于儿童这一群体,皮影不仅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益智教育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皮影的制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皮影是通过传统工艺手工雕刻,皮影衍生艺术品的开发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这是皮影艺术的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方向。

时至今日,王熙和林中华在传承皮影艺术的道路了上已经坚持了十余年的时间。十年中,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民众文化水平和审美旨趣的不断提高,对皮影艺术和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应这一时代要求,龙在天皮影艺术团提出了“创作顶尖艺术作品,成为皮影行业翘楚,实现皮影艺术的华丽转身”的愿景。在王熙、林中华和他们的艺术团坚定前行的道路上,皮影艺术必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精彩,袖珍人也将实现他们人生的出彩。